第602章 商行后续发展计划与注意事项
第602章 商行后续发展计划与注意事项
信国公走了,中军都督府的衙房内,只剩下陆云逸一人。
他坐在桌前,望着前方堆积如山的文书,兴致索然。
韩国公要来京城了
这个消息,不啻于大军出征,震动四方。
若是换作以往,陆云逸或许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不过是一个有些权势的老头罢了。
然而,在亲眼见识过颍国公的威势之后,
陆云逸对这位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韩国公,不禁心生忌惮。
他是大明朝的第一任丞相,百官之首,同时也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领袖。
这样的人物,若是身处乡野田间,或许还好。
但一旦来到京城这等龙争虎斗、群英汇聚之地,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陆云逸想起了昨日商行的遭遇,以及那七个卫所的张狂行径。
或许,在这背后,就有韩国公在撑腰。
不然,他们怎会有如此大的胆子,在京畿之地犯下谋逆大罪。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愁。
立国之初,便是如此。
尽管自己手中握有权势,也有一身本领,
但无论如何,都难以与那些为建立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的元老们相提并论。
他们的影响力,并非浮于表面,他们的意志早已融入大明的正统之中,
甚至他们本身就代表大明正统。
“武定侯说得对,还是尽早离开为妙,这京城不宜久留。”
想到此处,陆云逸取消了原定于上午前往商行的行程,转而坐在衙房中,奋笔疾书,撰写后续的计划。
[应天商行后续事宜计划书]
[应天建筑商行组建计划书]
[应天商行扶持村落计划书]
[应天商行推广甘薯计划书]
[应天商行股东行为规范与限制计划书]
[水泥工坊推行扩张计划书]
[混凝土的实际运用以及未来影响]
[乡村改建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好处]
[如何顺势而为推广水泥、混凝土]
[黄泥水淋法的公布与推广]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临近傍晚,
陆云逸才饥肠辘辘地从堆满文书的桌子上抬起头来,望了望天色
只觉脑袋一阵眩晕。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计划书,陆云逸长舒了一口气,
端起一旁的“可乐”,猛喝一大口,咂巴咂巴嘴。
心中隐隐涌起一股成就感。
一日之内,竟能完成如此多的计划书,纯纯牛马!
不过,陆云逸也清楚,这些计划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明日、后天,等换个脑袋,他会继续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陆云逸从一旁拿起信纸,开始迅速书写。
既然即将离京,家中的夫人自然也要尽快前往大宁。
一晃两年未见,时光匆匆,物是人非,心中满是思念。
“父亲、母亲、婉怡、秋荷,大将军那里也得去信一封、景隆也要去信一封、再给南边的岳父也寄去一封.”
陆云逸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奋笔疾书。
天色很快便暗了下来,衙房内亮起了烛火。
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陆云逸的身形,竟让他产生了一种微微恍惚的感觉。
“呼”
终于,所有信件都已写好。
看着手中厚厚的一迭信件,陆云逸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笑容。
“云方。”
“大人。”冯云方闻声,立刻走进房内。
“明日将这些信件分别寄出去,用最快的。”
“是!”冯云方接过信件,从一旁扯过一大张纸,将信件仔细包好,然后问道:
“大人,要不要去商行看看?
今日商行的人来过几次,想请大人过去。”
“都是什么事?”陆云逸将身体向后靠去,揉了揉眉心。
“白天的时候,是关于中奖的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都已经开奖了。
到了晚上他们想请大人去查看账目。
据他们说,今日来的客人比昨日只多不少。”冯云方压低声音说道。
“只多不少?”陆云逸眨了眨眼睛,稍作休息后,站起身来:
“走,去看看。”
“是”
府东街,即便夜色已深,
但应天商行这等庞然大物,在府东街依旧显得格外耀眼。
周围的光亮,照亮了它那平整的外墙。
更何况,在整个应天商行的顶端,还排列着整齐的灯火。
来到此处,陆云逸没来由地感受到一股炽热,
仿佛眼前有无数人在排队一般。
进入商行,夜班的雇员们已经开始工作。
他们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清理货架、上货,
还有的在排查今日营业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陆云逸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淡淡微笑。
这些人,大多都是城中百姓,其中不乏伤残军卒的家属。
他们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机会。
因为商行每月付给他们七钱银子薪酬。
这已经是京城中普通工作薪酬的两倍有余。
当然,与力夫、车夫、船夫等出卖体力的活儿相比,还是有差距。
不过,在商行负责卸货、搬运、运输的人员,
其工钱也比外面高出一倍有余。
尤其是二楼与三楼的上货人员,都是从皇庄以及各家商行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做事细致认真,还具备一定的鉴别真伪的能力。
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
陆云逸嘴角的笑容愈发明显。
大明朝的百姓勤劳朴实,然而以往却缺少合适的工作机会。
如今,商行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这种成就感,对陆云逸来说,
甚至比打了一场胜仗还要让他开心。
陆云逸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了四楼。
这里和昨日一样,已经挤满了人
除了账房先生以及衙门的官员,还有他的岳父刘思礼。
此时的刘思礼,双目通红,死死地盯着一本账目,脸色不断变换
他自认为出身辽东世家,家中拥有众多铁矿,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但刘思礼从未想到,就这么一个平日里他瞧不上眼的生意,竟然如此赚钱!!
一天就能进账两万两银子,自家就算开矿,也没这么快的速度。
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惶恐。
这么一个会下金蛋的公鸡摆在这,不知要遭多少人觊觎,自己能扛得住吗?
正想着,刘思礼不经意间瞥见了自己的女婿,眼眸一亮,连忙快步走了过来:
“云逸啊,你可算来了。”
听到他的声音,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将原本投向账房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这目光比昨日更加炽热,充满期待!!
此时此刻,在他们眼中,
陆云逸俨然就是一个生财童子!
随便捣鼓一下,就能弄出日赚两万两的生意,
那要是用心去做,岂不是人人都能发财?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变得有些怪异。
陆云逸也察觉到了这种异样,脚步渐渐放慢。
“这这是怎么了?商行出什么事了?”
听着陆云逸试探性的发问,宫中的太监侯显微微抿了抿嘴唇:
“陆大人,今日商行的生意比昨日更好,大伙都盼着您来,一起庆祝呢。”
“正是正是,今日虽说没有昨日那般忙碌,但赚的银子却更多。”耿忠也连忙点头,此刻他同样眼睛通红。
昨日的宿醉,让他身体疲惫不堪。
但今日来到商行之后,他顿时觉得精神抖擞,浑身充满了干劲!
陆云逸听后,诧异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走近的岳父,微笑着问道:
“岳父大人,感觉如何?”
“佩服.实在是佩服啊。
今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发现,
商行这生意,可谓是一举多得,所有人都有利可图,实在是好啊,好极了。”
听他这么一说,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生意,他们自然是极为喜爱。
朝堂上的诸多权贵和官员,喜欢赚钱不假。
若是在赚钱的同时,还能赢得好名声,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声名狼藉,谁都想占据大义。
陆云逸看向在场众人,提醒道:
“这只是开业期间,营业额会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后续会有所下滑。
等到平稳之后才能看出更多门道。”
一边说着,陆云逸一边走向会议室。
里面依旧是众多账房先生在不停地敲打着算盘。
一看到他进来,原本埋头算账的卞荣也抬起了头,急忙拿着账本走了过来。
“大人,今日的营业额有些奇怪,三楼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三成,而且货品早早售罄。”
卞荣挠了挠头,眼中满是疑惑。
陆云逸接过账本,仔细查看一番后,笑着将账本递了回去:
“账目没问题,三楼一进门就是珠宝首饰。
昨日京中一些妇人没来,今日来了,多买一些也是情理之中。”
这时,陆云逸看向跟过来的岳父,说道:
“岳父大人,三楼的珠宝首饰是重中之重,也是商行中利润最高的商品。
无论什么出问题,珠宝首饰都不能出问题,尤其是做工和真假方面。”
刘思礼听后,茫然地点了点头,随后将此事牢记于心。
“云逸,你是说.今日首饰卖光了?”
耿忠连忙问道,忽然间有些肉痛,
因为他的夫人今日也来了,还说要好好逛一逛。
陆云逸笑了起来,指了指账目:
“珠宝首饰是今日第一个售罄的品类,为商行贡献了将近一万五千两银子的营业额。”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虽然不清楚首饰这类物件能赚多少钱,
但就算只赚一半,也有七千两银子啊!
陆云逸见他们如此反应,意味深长地说道:
“给京中夫人售卖的物件,要充分满足她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务,让她们享受如同仙神一般的待遇,这样东西自然好卖。
事实上,在最初的规划中,
珠宝首饰区是打算放在大门口的位置,一进门就能看到。
但后来考虑到安全和名声等因素,才将其搬到了三楼。
还请诸位大人回去后,跟自家夫人说一说,让她们多帮忙宣传宣传。
商行赚钱,大家都受益嘛。”
这么一说,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
尤其是军中的一些权贵,决定回去后一定跟家人好好说说。
他们赚钱或许不行,但撺掇旁人钱的本事那可是相当在行!
陆云逸笑着看向卞荣:
“把昨日和今日的账目都带上,去隔壁培训室。”
“是!”卞荣没有丝毫犹豫,连忙答应。
陆云逸看向在场众人,感慨道:
“诸位大人,还请移步培训室一坐,下官有要事相告。”
培训室内,诸位大人相继落座。除了商行的财务、人事人员外,总共不到十人。
都督府有耿忠、张铨、徐司马等一众官员,工部有秦逵、李至刚。
除了李至刚,其余的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员,再不济也是正四品的鸿胪寺卿。
这使得培训室内的气氛格外凝重。
李至刚则面色涨红,他从未想过,
自己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竟能与这些一品、二品的大人们同坐一室!!!
“我这是要一步登天了啊。”李至刚心中激动不已。
然而,陆云逸接下来的话,
却如同一盆冷水,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陆云逸看向在场众人,长叹一口气,沉声道:
“诸位大人,下官可能会在近日离京,前往大宁任职。
商行的后续安全,就只能托付给诸位大人了。”
“什么?”
在场众人皆是一脸惊讶,纷纷将目光投向陆云逸。
徐司马与耿忠眼神闪烁,结合这几日的消息,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反而显得平静了一些。
秦逵的反应则比较大:
“陆大人啊,治水之事还没有个定论,
混凝土与石灰的推广也尚未展开,怎么能匆匆离京呢?”
在秦逵看来,恨不得将陆云逸留在京城才好。
这样他这个尚书才能稳稳压制计煜辰一头。
再过些日子,计煜辰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是啊,何必这么着急离开呢.北征大军离京还早着呢,你可以和他们一起走嘛。”都督佥事张铨也出言劝阻。
倒是刘思礼呆愣在原地,只觉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李至刚更是如此,不停地眨着眼睛,同样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原本他还为能参与操持这么大的事情而沾沾自喜。
可此刻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之前过得舒坦,原来是陆云逸大人在背后扛着事。
李至刚脑海中很快浮现出自己一个五品官员前往都督府,与那些大人们打交道的情景。
别说据理力争了,恐怕连话都说不利索啊。
陆云逸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无奈地笑了笑:
“诸位大人,时局所迫,北方有一些事务需要下官去处理,实在是不得不离开京城。
今日召集大家过来,下官是想谈一件事,
这关乎商行日后能否顺利运营的关键。
这件事情若处理不好,
商行随时可能轰然倒塌,到时候大家都没得赚。”
随着陆云逸的声音愈发凝重,在场的气氛也变得愈发压抑。
所有人都眉头紧皱,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云逸,你说吧.”
耿忠沉声开口,眼中已隐隐有了几分警惕。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诸位大人,我想跟大家说一件事,商行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并非因为你我个人,而是因为商行本身的模式。
这是一个能让各方都满意的生意。
正因为大家都满意了,所以才能赚钱,而不是先想着赚钱,然后才去追求满意。
事情的先后顺序很重要。
换言之,你我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事,
钱财自然会随之而来,这算是做这件事的一种回报。”
在场的官员们都是官场老手,轻而易举地领会了其中的含义,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以赚钱为直接目的的生意往往难以长久,
而以做事为目的,顺便赚钱的生意,才更具可持续性。
眼下的商行,正是这样一个典范。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性都有贪念。
商行规模庞大,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如同蛛网一般。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钱财。若有人起了贪念,该如何应对?”
“抓!”耿忠眼神中透露出凛冽的杀气,眯起了眼睛。
徐司马也点了点头,
“都察院昨日已经派人来了,一旦发现贪腐行为,必须立即查处。”
“商行前三年规定一年分红一次,
目的是让诸位大人以及衙门的投资尽快回本。
之后改为两年分红一次。
到了那时,若是诸位大人产生了贪念,又该怎么办?”
陆云逸淡淡地开口,声音平静如水。
秦逵似乎恢复了身为尚书应有的从容,语气平淡地说道:
“查明情况后,将其从商行中除名。
大家都是在一口锅里吃饭,谁要是往锅里扔老鼠屎,本官就砸了他的饭碗。”
耿忠作为左军都督,同样沉声说道:
“丑话说在前头,赚钱的生意不少,
但能长期稳定的生意却不多。
如今好不容易多了这么一个,你我都要好好珍惜。
按照之前定下的规矩,商行的日常运营,两处衙门以及一众股东都不得随意插手,由宫中指派掌柜负责具体事务。
这样很好,咱们都是行军打仗出身,一支军队只能有一个指挥声音,一个商行同样如此。
不然,你一言我一语,那不就乱套了?
所以,以后你我都少来干涉,安心等着年底分红。
若是出现贪腐问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平日里少添乱,照此平稳运行下去就很不错。”
徐司马点了点头:
“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把规矩白纸黑字定下来。
谁违反了,就把谁踢出去。
以后再有赚钱的生意,也不带他。”
陆云逸看着眼前的诸位大人,心中有些意外。
事情进展得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他回头看向冯云方,挥了挥手。
冯云方便拿着一摞文书,依次分发给众人。
陆云逸看着大家,沉声道:
“诸位大人,这是我今日制定的
[应天商行股东行为规范与限制计划书],
诸位可以拿回家仔细看看,也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掌柜帮忙参谋参谋。
若有不同意见,咱们就摆到台面上来商量。
尽快把这件事确定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