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古帝王庙
第584章 古帝王庙
钦天山古帝王庙,恢弘的殿堂内不见一根立柱,
穹顶高悬,金银二色的琉璃瓦铺就整个穹顶。
地上是擦得锃亮反光的汉白玉地砖,布置大气简约。
中一室祭祀三皇,东一室祭祀五帝,西一室祭祀夏商周三王。
又东一室祭祀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
又西一室祭祀宋太祖、元世祖。
三皇指伏羲、炎帝、黄帝。
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夏商周三代之王分别是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
在东西配殿还有从祀的名臣。
他们是辅佐历代帝王的贤能之士,与帝王一同享受祭祀。
如三皇五帝时期辅佐黄帝的风后、力牧、仓颉。
辅佐虞舜的夔、伯夷、皋陶、龙、伯益等
此时,明皇朱元璋静静站在西室大殿中央,
望着上首的宋太祖以及元世祖牌位,
眼窝深邃,眸光闪烁。
到了他这一地步,能与之相媲美、比较的,
也只有这些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
只有在这里,他能感受到前人功勋,也能感受到一丝丝压力。
朱元璋清楚地知道,
大明是踩着宋元二朝的“尸体”立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无奈,问题同样存在,而且还不少。
即便如此,他自问已有足够骄傲的本钱。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新将北方纳入大一统王朝版图之中,文治武功已推到极致。
以往,他不屑来此,
与一些死人有什么好聊的。
但自从年纪大了之后,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他便越觉得孤单,也觉得与这些死人才是真正的亲近。
在甘薯产量和价值得到完全证实之后,
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来炫耀一番。
可一直到麓川使团的赔款确定下来,他才有了闲暇。
他看着上首的牌位,轻叹了口气:
“咱们都是御极九五,统御四海之人,朕也就不跟你们客套了。
咱最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那些一直困扰着你我,百姓吃不饱饭爱造反的事,
大明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没想到啊,苦思冥想,费钱财无数,开垦无数荒地,
最后的解决办法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真是时也命也,这或许就是天佑大明之征兆啊。
而你们,似乎并未得到老天庇护。”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两个牌位,有些傲气地挑了挑眉:
“你们两个啊,死后都乱成了一锅粥,
赵大你诸多儿子健在,却被赵二夺了皇位。
至于忽必烈,你更是惨,
人还在,太子却比你早死一步。
这皇位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啊。
真金太子的嫡长子甘麻剌你不选,反而选了三子铁穆耳。
乱了吧,朝堂打成一片,耗费了不知多少代价才继位。
依朕来说,你才是最傻之人,
带头坏规矩,怪不得你们每个皇帝都要乱上一遭。
不过,朕还是要感谢你几分,要不是有你帮忙,
朕想夺这天下,还得多费一番功夫。”
朱元璋双手叉腰,开始在殿内踱步,脸上带着些许不耐烦:
“你们两个啊,留下的祸端真是让朕头疼。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简直荒谬,
士大夫才有多少人,万中无一,
百姓又有多少人,十之九成九。
不去讨好人多的,反而去讨好人少的,真是怪哉。
也难怪你们被自己人追着灭了国,荒谬啊。”
“你这北元更是让朕头疼,怎么就是打不死呢。
脱古思帖木儿算是能人了,朕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其剿灭。
怎么又冒出一个也速迭儿,
这人更是狡猾,跑到西边躲起来。
不过无妨,你若是泉下有知,就去知会他一声,
咱的大军稍后就到,到时一决高下。”
说到这儿,朱元璋苍老的身躯缓缓停下,
眼中闪烁着锐利光芒,若有所思:
“士大夫与北元,一内一外,
你们二人忙没帮多少,乱倒是添了不少,
好在朕英明神武,是洪武大帝,这些乱子朕都会一一摆平。
你们在下面也别折腾了,
等朕死了,朕倒要看看,你们是不是如史书中所说的那般,孔武有力。
到时候咱打一架,看朕能不能打死你们。”
“罢了,朕也不必跟你们炫耀,
朕的儿子英明神武、大臣为国朝尽忠,不是你们可以比拟的啊。 ”
“走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笑意收敛,背负着双手慢悠悠地离开西室。
进入中室,他扫了一眼上首的三皇牌位,
没有吭声,而是继续向殿外走去。
三皇太过久远,怀念三皇,不如超越三皇。
大殿之外,巍峨的仪仗静静等在门口,礼部官员以及司礼监太监拱手而立。
走出大殿,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司礼监为首的那名大太监脸色有些沉重,
迈步上前,躬身一拜:
“陛下,太子送来文书,锦衣卫出了些乱子。”
朱元璋负手而立,眼中闪过一丝冰冷,
白的胡子和眉毛轻轻抖动,声音低沉:
“毛骧呢?”
“回禀陛下,毛大人正在锦衣卫衙门,等您回宫。”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
一把夺过文书将其打开,默默查看。
渐渐地,他的眼睛眯了起来,
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寒意,浓郁的威势开始弥漫,在场众人都觉得脑袋低了几分。
“回宫。”
声音平静,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武英殿内,太子朱标在上首来回踱步,
眉头紧皱,眼中满是忧虑。
此事造成的后果尚可接受,至少被早早发现,
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却难以想象。
堂堂锦衣卫衙门,为了情报居然做出这等窝囊之事,
这让锦衣卫如何取信于人?
在这件事之后,朝廷官员的诸多外室估计要遭殃了,一番清查必不可少。
他不清楚这是不是首例,但文武百官一定不会认为这是首例,
到时候人心惶惶啊,
这也是朱标最担心的事。
这时,一直守在门外的老太监温诚急匆匆跑了进来。
“太子殿下,陛下回宫了。”
太子朱标抬起头,快步走出大殿迎接。
大殿门口,朱元璋带着一众侍卫骑着自行车飞速赶来,
模样有些滑稽,
但在场众人却笑不出来。
这一举动已然表明了陛下心中蕴含的急切与愤怒。
以往,陛下可都是执着于步行锻炼身体。
“参见父皇!”
“参见陛下!”
朱元璋瞥了殿前一行人一眼,没有吭声,只是快步走进大殿。
“太子、温诚进来。”
二人悄然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无奈,随后跟了进去。
“温诚,这等事情你就没发现?”
朱元璋坐在上首,抿着递过来的茶水,脸色平静。
但温诚听闻此言,双腿一抖,连忙跪地磕头:
“陛下恕罪,臣愚钝,未能发现此事。”
“你都没发现,那陆云逸是怎么发现的?”
朱元璋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
“啪”地一声摔得粉碎,碎片砸到温诚脸上,划出一道血痕,
但他却像没感觉到一般,身体一动不动。
“堂堂锦衣卫竟用这等下三滥手段,还被人抓了个现行,
丢人,真是丢人!”
朱元璋暴躁如雷,呼吸急促。
一旁的太子朱标连忙上前,
轻轻抚着他的背,轻声说道:
“父皇,锦衣卫有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在所难免,
今日之事也只是一个百户擅自做主,还请父皇息怒。
儿臣已惩处了此百户的上官以及新任佥事,
如今他们关在都察院大狱,等父皇定夺。”
“主使呢?”
朱元璋呼吸稍缓,声调也压低了些许。
“百户谢云与其外室还在锦衣卫衙门,交给毛骧处置。”
“别让他们这么轻易就死了!”
朱元璋目光冷峻,一股杀意透体而出。
“儿臣明白,是否传旨毛骧?”
“让他在锦衣卫好好反省。”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朱标动作一顿,便明白了父皇的心意,开口道:
“儿臣明白。”
“陆云逸那小子在干什么?”朱元璋没来由地发问。
此话一出,不仅温诚面露古怪,
就连太子朱标脸色也有些怪异。
“他他在都督府上衙,在看有关大宁的文书。”
朱元璋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还在上衙?”
“回禀父皇,整个都督府,
除了看门的门房,就属他在都督府逗留的时间最长,
尤其是晚上.除了诸多参谋制定方略,唯有他还在上衙。
这也方便了不少,
一些参谋拿不准的事可以及时去问,反响不错。”
“这小子勤勉,不贪图外物,不错。”
说到这儿,朱元璋重重叹了口气:
“好不容易找个女人,还被锦衣卫搅和了,这算什么事啊。”
太子也叹了口气:
“这也是儿臣觉得荒谬的地方,
敌人的攻讦没什么效果,自己人的愚蠢却造成了很大影响,
真是儿臣不知该说什么好。”
“行了,该凌迟的凌迟,不必手软,
朕看是锦衣卫这些日子没人压制,有些飘飘然了。”
朱元璋目光投向下首,看向温诚,冷哼一声:
“神宫监交到你手中,就弄成这副模样?”
温诚微微低下头:
“这是臣的罪过,还请陛下责罚。”
“锦衣卫再有越矩之事,记录在案,如实禀报。”
“是”
“坊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听到这一问,温诚一愣,
不太明白陛下为何突然提起此事,但他还是如实回答:
“回禀陛下,第一批红已经进入工坊,
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产出白。”
“由神宫监出面,将石青坊并入万寿制坊吧。”朱元璋淡淡地说。
温诚连忙躬身一拜:
“是,陛下,臣稍后就去办。”
做完这些安排,朱元璋靠在椅背上,没来由地感到一阵疲惫。
敌人强大他不怕,就怕身边之人愚蠢,
如此事倍功半,劳心劳神。
“标儿,后续影响你觉得该如何消除?”
朱元璋半闭着眼,声音空洞地发问。
朱标顿了顿,嘴唇微抿,轻声说道:
“儿臣认为,应当斩断市井议论的源头,把此事扼杀在宫闱之中。”
朱元璋面露思索:
“去问问陆云逸吧,他若愿意这么做,就这么办,
若不愿意再想别的办法。
朝堂上有些人表面清廉,背地里却家财万贯,借着这股风。
让詹徽查查贪腐,多查查外室的钱财,把此事的风向引到贪腐上。”
太子朱标嘴唇微抿,沉吟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是,父皇。”
朱元璋看向温诚,摆了摆手:
“去吧,去问问陆云逸的看法,多听听他想怎么处置。”
“是。”
温诚默默站起身,拱手一拜,然后慢慢退下。
当温诚带着侯显来到都督府衙门时,
忽然发现,今日都督府似乎安静了许多,
以往忙碌至极的吏员此刻都蹑手蹑脚,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而站在门口值守的守卫以及穿行的诸多军伍中人,
浑身散发着腾腾杀气,眸光锐利到了极点。
对于其中缘由,温诚和侯显心里清楚。
这些将领一旦外出打仗,
短则数月,长则两三年。
而这些统兵将领又是朝廷最提防的人,
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外出打仗时,后院不会出问题。
温诚二人经过一番盘查后,
终于来到陆云逸的衙房前。
二人走进其中,顿时被那占据半个房间的文书震惊了。
虽然知道文书多,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多。
陆云逸从桌案上抬起头,看着二人,
脸上露出和善笑容,指着一旁两个座位:
“两位大人请坐,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要是早几天来,这屋里都没落脚的地方。”
这么一说,二人悄然对视一眼,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他们是无根之人,天生缺乏情感,
但正因如此,他们更加渴望爱,
也比一些正常男人更能体会这种感受。
温诚在宫中多年,见过的事情不少,
但如今一个勤勤恳恳上衙的朝堂新贵,
居然被自己人欺负,这让他也有些愤愤不平。
“两位大人所为何事?”
陆云逸坐在书桌后,忽然想起什么,
从后方书柜上拿了两个精致水壶,踱步放在二人中间,
然后靠坐在书桌上,笑着说道:
“两位大人尝尝,这东西叫‘可乐’,
是用白和药品秘方制成,味道不错,日后商行开了,会在其中售卖。”
温诚拿起那个精致水壶,感慨道:
“多谢陆大人,今日我二人奉陛下之命,
前来询问陆大人对这件事后续的处置意见。”
见陆云逸面露疑惑,温诚缓缓站起身,走到他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说明了如何斩断后续流言的事情。
陆云逸听后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温大人,此事就不劳烦宫中了。”
温诚嘴唇轻抿,拿着手中水壶,
知道这东西是新开设的工坊所产,便点了点头:
“那咱家再回去想想别的办法,
您也知道,城中流言蜚语实在烦人,还请陆大人和朱掌柜别往心里去。”
陆云逸笑了起来,缓缓摇了摇头:
“温大人误会了,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温诚一愣,不远处的侯显也有些惊愕地抬起头,眼中闪过精光。
很快,温诚反应过来,脸色微微一僵,
眼中先是出现疑惑,最后变为忌惮。
深吸一口气,温诚沉声说道:
“既然陆大人已经做了决断,咱家会如实禀告陛下与太子殿下。”
陆云逸神色平静:
“此事就此作罢,只是始作俑者毛骧若不能妥善处置,本官可以代劳。”
“请陆大人放心,毛大人心狠手辣,始作俑者既已伏法,
那事情就不会就此结束,
其中牵涉之人,都会受到严惩。”
温诚淡淡地说,声音中透着冰冷。
陆云逸明白他的意思,但脸色始终平静,轻轻点了点头:
“那就多谢温大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