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陆云逸为国为民
第561章 陆云逸为国为民
“真的?”
陆府正堂内,沐楚婷听着陆云逸带来的消息,
原本还有些惺忪的眼眸瞬间焕发出神采。
她记得,夫君曾在上水制坊忙碌过两日,
本以为此事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今日竟传来了好消息。
陆云逸笑着朝她挑了挑眉:
“你夫君我做事,何时失败过?”
“噗嗤.”
沐楚婷笑出声来,上下打量着夫君,
只觉得他此刻就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
不过,沐楚婷很快便神色一正,娇笑着问道:
“夫君,这淋法成功了,岂不是能赚很多银子?”
陆云逸含笑点头:
“那是自然,虽说白价格不会再像现在这般高昂,但薄利多销嘛。
至少军中不会再为白短缺而发愁,算是桩好买卖。”
一听这话,沐楚婷凑近了些,挽住陆云逸的胳膊:
“夫君,到时候给母亲去封信,让她来操持此事。
对了妾身还得向母亲要点份子,
否则这赚的钱还不知会落入谁手。”
陆云逸略带诧异:
“怪不得岳父大人总说你胳膊肘往外拐。”
沐楚婷白了他一眼,说道:
“既然嫁给了夫君,自然要为夫家着想。
法子是夫君想出来的,赚了钱自然不能少了夫君的份。”
说到这儿,沐楚婷发出一声叹息,喃喃道:
“夫君,家中有些亲族可不好对付,
要是他们死抓着不放,就让沐晟收拾他们。
那小子天不怕地不怕,谁都敢教训。”
听她这么说,陆云逸笑得极为灿烂。
能有一个处处向着自己的夫人,实在难得。
“此事还有诸多章程要定,得先与宫中沟通好,再谈赚钱的事。
再者,就算真赚了钱,这钱你拿着,为夫不要。
你嫁过来后,为夫没什么钱财,
的都是你的钱,说起来还挺愧疚的。”
沐楚婷怔怔地看着他,心里甜如蜜饯。
她将脑袋靠在陆云逸的肩膀上,喃喃道:
“夫君,您有本事又顾家,是整个京城都难寻的好男儿。
妾身的钱就是您的钱,尽管拿去用,莫要如此见外。”
说到这儿,沐楚婷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夫君,那锦玉大夫是看上您了?
最近外面有些风言风语,说得有模有样。”
陆云逸尴尬地挠了挠头,思索再三,还是决定透露一些实情。
“我怀疑她是锦衣卫的人,
所以先和她接触着,看看能否发现什么端倪。”
“什么?”
沐楚婷眼中满是惊愕,
不过很快便拽了拽陆云逸的衣袖,脸上带着些许不满,
“夫君,妾身并非那般小气之人,有姑娘喜欢夫君,随她喜欢便是。
若是夫君也有意,将她带回家也无妨,
妾身又不会又吵又闹,何必拿这种借口来哄骗妾身。”
说着,沐楚婷愈发觉得委屈,
小脑袋都低垂下去,声音也越来越小。
陆云逸无奈地撇了撇嘴,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真的,为夫如今身居此位,手中掌管着不少钱财,
还有商行、混凝土这般关乎国朝的大事。
锦衣卫若不盯着为夫,那才奇怪。”
哎~沐楚婷低头仔细思忖,觉得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她重新抬起脑袋,心中满是惊愕:
“锦玉大夫是锦衣卫的暗探?”
“还不能确定,但她的身份太完美了,而且对为夫太过主动。
这几日,她时常去衙门找各种理由送饭,
弄得吏员们都知晓了此事。
现在衙门里的官员看为夫的眼神都怪怪的。”
陆云逸毫无隐瞒,如实相告。
他也想借此机会提醒楚婷,
今时不同往日,行事要格外小心谨慎。
沐楚婷小嘴微张,面露惊讶。
思来想去,她觉得夫君想多了,白了陆云逸一眼:
“夫君,说不定楚婷大夫就是相中您了,是您想多了。”
“但愿是我想多了吧,白一事有了进展,
商行还得与她展开一些合作,到时候你可别误会。”
“合作?”
沐楚婷眼中波光流转,说道,
“夫君身旁有三妻四妾本是寻常之事,妾身怎会在意。
倒是灵韵姑娘,夫君还是早些将她接回来为好,也免得外人传夫君闲话。”
一提到邓灵韵,
陆云逸顿时感到头大如斗,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行了行了,为夫最近文书多得看都看不完,
还要掺和这些儿女情长之事,真是头大。”
见他这般模样,沐楚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夫君,您倒是与旁人不同,似乎不喜欢与女子纠缠。
若不是妾身主动出击,怕是要与夫君错过了。”
陆云逸瘫坐在椅子上,许久都未回应,只觉心力交瘁。
“夫君,要不去休息会儿?”
不知何时,沐楚婷走到椅子背后,轻柔地为陆云逸按摩肩膀。
“不用,你收拾一下,咱们一起去拜见岳父,告知他淋法成功之事。
此事若要顺利推进,还得岳父大人出力。”
沐楚婷微微一愣,旋即点头道:
“妾身知晓了。”
沐府位于应天中城的沐府街,毗邻估衣廊与坊桥。
估衣廊是丝绸布匹的主要集市,热闹非凡。
坊桥原名万寿桥,始建于南宋,后因桥南有饴作坊,才改名为坊桥。
而沐府所在的沐府街环境清幽,
虽紧邻热闹的主街道,却安静异常。
应天城的豪宅大多如此,闹中取静,
既不偏僻,也不嘈杂。
二人来到沐府,顺利入内,在正堂见到了身着常服的沐英。
沐英手中还拿着一本兵书,
见二人前来,十分高兴,自二人落座,笑容便未曾消散。
“今日你二人怎么有空来府上?”沐英面带微笑,看向陆云逸。
见他眼窝深陷,浑身透着疲惫,不禁责备道:
“都督府的文书再多,也得慢慢看。
难不成你整日待在衙门不回家,就能看完了?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多陪陪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陆云逸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作答,只能嘿嘿憨笑。
沐楚婷眼睛一瞪:
“父亲,夫君年纪尚轻,拼搏一番本是值得称赞之事,您怎能这般说他!
再者,父亲年轻时一去半年不回家,
整日除了打仗还是打仗,家里整日冷冷清清的。”
沐英听后,嘴巴微微开合,半晌说不出话,只能同样挠了挠头。
他与陆云逸对视一眼,二人尴尬地笑了起来。
“咳咳.说吧,这次来有何事。”
沐英坐直身子,恢复了朝廷勋贵的威严,
只是涨红的脸庞还未完全消退。
陆云逸坐直身体,将黄泥水淋法成功的消息告知沐英,
还从一旁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书,递了过去:
“岳父大人,这是小婿先前在云南测算的成本变化。
若事情进展顺利,且工坊产能充足,白成本可能会降低八成!
而且品质至少能提升五成,达到宫中贡品的品相。”
沐英脸色凝重到了极点,接过文书仔细查看,
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项测算都未曾放过。
看完两遍后,他抬起头看向陆云逸,问道:
“真成功了?”
陆云逸点头道:
“就在岳母大人的上水制坊,
成功制的掌柜名叫班严,是个极为能干的人。”
“班严?”
沐英面露思索之色,很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我对他有些印象,他的工坊里安置了一些伤残军卒。
若没记错,上水制坊此前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主要是为了安置军卒以及处理从南方运来的甘蔗。
竟然是他完成了此事.好好好啊,
若真如文书所言,那军中就不会缺了。”
沐英十分欣喜,一旦军中有了充足的白,不知能挽救多少生命。
每年因伤口溃脓而死的军卒不在少数,
而受伤后撒上一把白,伤口溃脓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陆云逸顿了顿,沉声道:
“岳父大人,这白不仅能用于军中,售卖也是极为赚钱的生意。
所以.小婿想请岳父您进宫奏明陛下此事。
另外,小婿也想在京城开设一家制坊。
一部分白放到应天商行售卖,以维持商行运营。
另一部分运往大宁,供大宁都司使用。
甚至,日后还可从北平及河南河北等地采买红,
运往大宁加工后再售卖。”
沐英听后,微微有些懵懂,仔细思索后问道:
“你是想赚钱,还是想为大宁谋一门营生?”
陆云逸脸色凝重了几分:
“岳父大人您了解小婿,小婿向来对钱财没有过高要求,够用就行。”
沐英闻言便明白了,轻轻点头,坐在上首陷入沉思。
沐楚婷见他久久不语,便起身坐到他身旁,轻轻摇晃着沐英的胳膊:
“父亲,年底夫君就要去大宁了,
人生地不熟的,不带些好处去,如何能服众?
我还听说那里外族人众多,只认钱财,夫君也是为朝廷着想。”
沐英无奈地叹了口气:
“婷儿啊,你让为父再想想。
白虽非官营,但诸多工坊都是勋贵的产业。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战时价稳定且供应充足。
你这法子,牵扯甚广,从旁人手中抢钱,本就是得罪人的活。”
沐楚婷小嘴一撅,显然十分不满。
沐英揉了揉眉心,话锋一转:
“不过,若白成品成本能降低八成,那便与红相差无几了。
此事虽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行。”
“真的?”
沐楚婷眼睛一亮,顿时开心起来,又轻轻摇晃着沐英的胳膊,
“您快进宫吧,爹最好了。”
“别急别急.”沐英有些无奈,看向陆云逸,笑道,
“你倒是选了个好时机,如今各方势力的领头人都不在京城,
想要办成此事,比以往少了许多阻碍。
只是,这等法子若是掌控在你手,不知能赚多少银钱,
交给宫中,你甘心?”
这一点陆云逸早已考虑周全,沉声道:
“岳父大人,对小婿而言,当务之急是为前往大宁做好万全准备。
若在大宁一事无成,钱财也就毫无用处。”
“嗯”沐英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继而笑道,
“你能拎得清,为父很欣慰。
但此事事关重大,白产业涉及的人上上下下众多,
想要贸然打破现有局面,难度极大,只能暂且开个口子。
当然,代价是这制之法要传播四方,让各地工坊都知晓。”
顿了顿,沐英又道,
“若你只是想赚钱,为父建议你在各地开设工坊,
到时打通关键环节,以现在的价格出售,倒是能大赚一笔。”
陆云逸果断摇头:“岳父大人,您知道小婿并非那等奸商。”
沐英嘴角含笑,轻轻点头:
“为父这就进宫,将此事告知陛下与太子。”
“岳父大人,小婿要一同前往吗?”陆云逸在一旁问道。
“不用,你早些回家歇息,这点小事,为父能办妥。”
“是,多谢岳父大人。”
沐楚婷也开心起来,蹦蹦跳跳地挽住陆云逸的胳膊,笑着对沐英说:
“多谢父亲!”
大明皇宫武英殿内,沐英匆匆步入,
一眼便看到坐在上首批阅奏疏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奇怪的是,太子并不在。
“孩儿拜见父亲!”
朱元璋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向下方,
见是沐英,严肃的面容瞬间露出笑容,连忙招手道:
“快快快,御膳房刚送来的凉饮,
朕喝不完,你快来喝了,别浪费。”
沐英也不客气,几步走到御案前,
拿起放在桌上的青铜杯,一饮而尽,舒畅地“啊”了一声。
“怎么样?好喝吗?”
朱元璋笑眯眯地看着他,殿内原本凝重的气氛顿时缓和许多。
沐英笑着点头:
“孩儿匆忙赶来,正走得浑身发热,这东西来得太及时了。
不知父亲,还有吗?”
朱元璋连忙挥手,对身旁候着的大太监吩咐道:
“快去,再拿一壶来,多放些冰和。”
沐英在御案旁的小凳子上坐下,问道:
“父亲,这可不便宜啊,
尤其是宫中用,可比外面贵上数倍。”
“那是自然,御膳房说什么精细雪白,比外面的好,
可朕没尝出啥区别,这银子得不值。”朱元璋连连摇头。
沐英凑近了些,小声道:
“父亲,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想不想听?”
“什么?”
朱元璋眉头一挑,弯下腰将脑袋探过去。
父子二人便这般躲在御案后,只能看到两个高高扎起的发髻。
沐英悄声道:
“父亲,云南工坊研究出一个新法子,
叫黄泥淋法,能把红变成白,价格能便宜八成,
而且制出的白,和宫中精心挑选的白没啥两样。”
朱元璋眉头一挑,眼睛微微睁大,很快又恢复平静,歪了歪脑袋问道:
“当真?”
“真的,是陆云逸在云南时搞出来的,只是最近工坊才改良成功。”
这次朱元璋直起了身子,满脸疑惑:
“又是这小子?他不是向来捣鼓军械吗,怎么又捣鼓起白了?”
“父亲您有所不知,定边一战,京军损伤惨重,
陆云逸率领的骑兵在攻破麓川营寨时,死伤过千。
据他说,就是因为白稀缺,一些弟兄没救过来,
他这才在战事结束后,研究起白。
起初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
今日云南来信,说这法子成了!”
朱元璋脸色凝重起来,轻轻点头:
“这倒说得通,说说那什么淋法,效果如何?”
“当然好使!”
沐英也直起腰,拿出文书放在桌上,
又拿出云南送来的白,一并摆在桌上,
“父亲您看,这和宫中的白是不是差不多?”
朱元璋仔细端详着,又抬头看了看沐英:
“没啥区别,好像还更白些,这么说以后白不用卖这么贵了?”
“正是如此!”
“好,陆云逸这小子,还真是干啥成啥!朕定要重重赏赐他!”
沐英连忙说道:
“父亲,陆云逸想开个制工坊,专门售卖白。”
朱元璋眼睛眯起,似笑非笑地说:
“他又缺钱了?行,让他开。”
“多谢父亲!不过这次父亲您猜错了,
他不是缺钱,而是在为大宁的政务着想。”
“哦?说来听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