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以宁人治大宁
第558章 以宁人治大宁
“这次本公离京之后,会发生些什么,
你心里应该也能猜到几分,本公也就不多说了。
要是你不清楚,那反倒更好。”
蓝玉坐在上首,神色淡然地开口,
目光紧紧打量着陆云逸,仿佛在考量着他。
陆云逸微微抿了抿嘴,没有隐瞒:
“大将军,此事过后,朝廷必将政通人和。”
蓝玉的神情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随即露出些许笑容,带着几分欣慰,又有几分放心。
“你心里明白就好,对于宫中乃至整个朝堂来说,打天下仅仅只是第一步。
外敌固然难以战胜,但大明做到了。
而内乱更难平定,如今仍十分艰难。
如今敌人不同往昔,心境也大不一样。
当下所要面对的敌人,可都是曾经一同浴血奋战的弟兄,
虽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啊。
本公知道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种感受,
但本公要告诉你,人是会变的,尤其是在功成名就之后。
‘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计’,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至于你能领会多少,全看你自己了。”
陆云逸听后站起身来,恭敬一拜:
“多谢大将军指点,属下明白了。”
蓝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嗯,最近京城里有一些人对刘黑鹰阿谀奉承,你多留个心眼。
你们都还年轻,心性不够沉稳,见识也有限,
要是被人蛊惑利用,尽早做决断。”
“属下明白。”
“邓铭最近跟你联系过吗?”
蓝玉话锋一转,眼神中透着一丝莫名。
陆云逸心中一惊,在这京城之中,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这些位高权重的大人。
“回禀大将军,自从属下收留了邓灵韵后,便一直在等他与属下联系.
可直到如今,都没有消息,这让属下满心疑惑。”
蓝玉脸色也变得有些古怪,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椅扶手,面容深沉。
过了片刻,他嗤笑一声,嘴角露出几分讥讽:
“邓铭,倒还算有点骨气。
也罢,既然他将女儿托付给你,你就好好照顾着。
本公与他也有多年交情了,
虽说立场不同分道扬镳,但往日的旧情还是要念及几分。”
“属下明白。”陆云逸微微躬身应道。
“坐吧,这一次我去四川修筑城池,
会带上足够多的工部工匠,在那里建水泥工坊制作混凝土。
要是一切顺利,修筑城池的速度能大大加快。
要是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可以等本公回来之后再处理。”
陆云逸心中一震,说道:
“大将军,混凝土的强度虽已得到验证,
但最佳配比还未真正钻研出来。
现在就着手城池修筑,是不是太过仓促了些?”
“有些事不必非得等到极致,只要比以前有所改善就行。
本公这次去四川,修筑城池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要镇压当地一些企图反叛的逆贼。
提前动手也是无奈之举,
否则一旦京城这边局势变动,边疆又跟着大乱,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陆云逸心中明白,边疆的动乱会极大地牵扯朝廷精力,
而一旦朝廷精力分散,就可能在内部争斗中处于劣势。
历朝历代的反贼,向来喜欢内外勾结。
“属下明白了,这段时间工部会加班加点,进行混凝土配比的研制。”
蓝玉点了点头,面露感慨之色:
“混凝土可真是个好东西,其作用不逊色于甘薯。
可惜出现得太晚了,要是能早个二十年,
能省下不少钱财,也能少生出许多乱子。
不过没关系,好在终究还是有了。”
说到这儿,蓝玉将声音压低了一些,
“甘薯在这个月底就能看到成效,
但宫中可能会把这件事暂时压下来,等到关键时候再放出消息。
在此期间,你要提高警惕,
要是有人想从你这儿打听消息,把人记下来,日后再查。”
“是,属下明白。”
“最后一件事,本公这一去,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回来。
到那时,你应该已经前往大宁了。
往后再想见上一面,还不知是何年何月。
军伍上的事情,本公没什么要特意交代你的,
兀良哈三卫的麻烦,以你的能力能处理好。
但北平行都司的诸多城池,你可得多上心。
趁着手中大权在握,多修建一些坚固城池。”
蓝玉脸上罕见地露出一抹愁容,轻轻揉了揉眉心,
“北平行都司地处长城之外,周边异族众多,
朝廷每年在那里耗费的银钱不计其数。
已经有朝中大臣认为,不应该在关外城池投入如此多钱粮,
觉得只要守好山海关与长城就足够了。
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咱们心里清楚。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宣府重镇也有精兵强将镇守,
但哪有把战场摆在自家门口的道理,更没有等人来打的道理。
所以,尽可能地将战线向草原方向推进!
这也是太子力排众议,要把你送出京城的原因。
就是希望你能在大宁大展身手,修建足够多的坚城,
完成那里的民心归附以及农田开垦。
到时候,就算朝廷把主要精锐都部署在关内,关外也有坚城可守。
而且,守住大宁,辽东就安然无恙。
一旦放弃大宁,辽东便孤悬塞外,撑不了多久。
本公希望你能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
陆云逸脸色凝重,大宁弃守之事应该靖难之后,
那时朱棣连整个南直隶都难以掌控,根本无暇顾及关外诸事。
可他没想到,弃守大宁这种说法,如今就已经有风声传出。
深吸一口气,陆云逸沉声说道:
“大将军,属下是庆州人,而庆州位于大宁最北端。
若朝廷弃守大宁,第一个遭殃的,便是属下的家乡父老。
属下定会竭尽全力,维护大宁!”
蓝玉听后,并没有露出欣喜之色,反而带着几分愧疚:
“希望你能理解朝廷的苦心。
虽然你是庆州人这一点,也在朝廷的考量范围内,
但换作其他将领前往,朝廷担心他们不会尽心尽力。”
尽管陆云逸心里暗自高兴,
但表面上仍装作有些不忿,疑惑地问道:
“大将军,北平行都指挥使周大人难道也对大宁不上心吗?”
蓝玉叹了口气:
“周兴身为老将,能征善战,打仗是一把好手。
但要让他去安抚民心、建设城池,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几年,他每年都要上两道折子,请求朝廷把他调离大宁,
还直言不讳地说,对那些草原人毫无办法,除了杀还是杀。
几年下来,非但没有让民心归附,反而愈发混乱,
城池修建之事就更不用提了。
朝廷钱粮有限,都司与地方的关系又差到了极点,
这城池要是能修好,那才怪了。”
陆云逸听后,嘴角微微抽搐,
这么一个烂摊子,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差事。
“这次太子殿下派你去,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要是你做得好,自然是大功一件。
就算做不好,也不会怪罪于你。”
话已至此,陆云逸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缓缓站起身,深吸一口气,说道:
“回禀大将军,属下定当竭尽全力,
努力让大宁民心归附,让百姓安居乐业。”
“好!”
蓝玉猛地站起身来,目光锐利,眼中闪烁精光,
“本公果然没有看错你,说吧,有什么需要朝廷帮忙的?”
“回禀大将军,属下去大宁的时候,
要带上甘薯、混凝土,还要争取与北平等地互市的便利,
尤其是北平与辽东,这两地不得阻拦。”
蓝玉面露思索之色,直言:
“说说理由。”
陆云逸言辞掷地有声:
“大宁作为北平与辽东连接的纽带,
大宁的兴衰并不取决于自身,而是取决于北平与辽东。
若这两地商贸繁荣,互通有无,
大宁作为必经之地,商贸必然繁盛。
而人一旦有了钱,就会安心过日子,自然也就会归心朝廷。”
蓝玉低头沉思,在上首来回踱步。
“既然在军事上多年努力都毫无建树,
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商贸这条路。
此事你放心,今日本公离京之前,就将此事禀告给太子殿下。
只要大宁能够真正实现民心归附,朝廷会全力支持你。”
陆云逸松了口气,有了朝廷支持,一切就好办多了。
他继续说道:“回禀大将军,如今有了混凝土,
要是日后大宁发展顺利,
属下可能会在关外再修建一道长城,将整个大宁囊括在内。
到那时,大宁百姓才算是真正的大明子民。”
“修长城?”
蓝玉眉心狂跳,对他这个大胆想法十分震惊。
连接山海关与居庸关的长城,是洪武十四年徐达主持修建,
这才不过十年,又要修长城?
“修长城可是劳民伤财之举啊.”蓝玉有些顾虑。
“回禀大将军,若能实现互通有无,发掘财富,
再加上混凝土成本较低,或许大宁可以独自承担修建费用,朝廷只需出面支持即可。
甚至,到时候属下可以派人把钱送到朝廷,
再由朝廷送回大宁,走个流程,这样名正言顺。”
“你这么信任朝廷?”
蓝玉被他的话惊到了,
以至于都没去细想大宁这个苦寒之地独自修建长城是否有些异想天开。
如今大明十五行省,
就算地方有钱,也不会轻易外露,
更不会主动交给朝廷,而是想着自己销。
更何况陆云逸这种“过一手”的做法,
到时候朝廷将钱扣下,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陆云逸则一脸茫然:
“大将军,属下是朝廷委以重任的官员,怎么会不信任朝廷呢?
况且,不是还有大将军与太子殿下在吗?”
蓝玉愣了片刻,嘴角笑容慢慢绽放,最后变成了大笑:
“哈哈哈哈哈,
好,好啊,陆云逸,你很不错!
你出身关外,却比关内明人还要忠心,好好好!”
高兴劲儿过后,蓝玉长舒一口气:
“此事本公知道了,我会一并告知太子殿下,还有其他要求吗?”
陆云逸连忙拱手说道:
“大将军,属下还想查阅这几年都督府以及朝廷关于大宁留存的文书,
这样能尽快理清各方势力的纠葛以及当地局势,能节省不少时间。”
蓝玉没有丝毫犹豫,挥了挥手说:
“文书明天就送到你都督府的衙房。
不过不能带出衙房,这不是不信任你,而是外面不安全。
要是有什么事,就去找耿忠,让他去办。”
“属下明白!”
陆云逸挺直腰杆,面容坚毅。
蓝玉面露感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温和了许多:
“尽力去做,要是实在做不好,也别硬撑着,还有本公在呢。”
离开房间的陆云逸刚一踏出房门,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一次,投来的目光大多带着嫉妒。
其他人成群结队地进去,可能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出来了,
可眼前这人不仅插队单独进去,
还一待就是两刻钟,怎能不让他们心生嫉妒。
陆云逸对这些目光视而不见,
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
便快步离开了蓝府,转而骑马前往曹国公府。
曹国公府比凉国公府更为气派,
毕竟这是李文忠的府邸,与开平王府相差无几,几乎占据了整条街。
这里同样人声鼎沸,
不过与凉国公府停满战马不同,
这里大多是商贾的马车,还有一些朝廷官员。
陆云逸来到后,依旧像之前在蓝府那样,
被管事领着,越过众多人马,径直进入后堂。
这一次,投来的目光中没有嫉妒,甚至没几个人敢直视他。
后堂之中,陆云逸见到了刚刚送走两人的李景隆。
他此刻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疲惫。
看到陆云逸进来,他也没起身,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
“云逸啊,咱们这么熟了,我就不起来迎接你了,让我歇会儿。”
他转头向后堂喊道:
“锦妍、李璇,出来见客。”
不一会儿,一位身着锦袍的夫人便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娃娃,笑吟吟地走了出来。
陆云逸连忙站起身,向她躬身一拜:
“拜见曹国公夫人。”
袁锦妍长相端庄,举止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方,看起来二十二三岁,
她是山东都司都指挥使袁洪的女儿。
她见陆云逸如此客气,连忙摆手:
“陆将军快请坐,夫君整日跟我提起你,
今日终于得见,果然如此年轻啊。”
“多谢曹国公夫人。”陆云逸坐了下来。
袁锦妍看向身旁的小娃娃,温和地说道:
“李璇,快叫人。”
小娃娃睁着两颗如同黑珍珠般的大眼睛,
盯着陆云逸,奶声奶气地说道:
“陆伯伯好。”
“哎呦哎呦.好可爱的小娃娃。”
不知为何,陆云逸突然有些手忙脚乱,
连忙在身上摸索,可摸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合适的东西可以送给孩子。
最后,在李景隆与袁锦妍震惊的目光中,
陆云逸从怀中掏出一大迭宝钞,塞了过去:
“伯伯今天身上没带什么好东西,这些钱你先拿着。”
小娃娃李璇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声音也带上了雀跃:
“多谢伯伯,一会儿去买葫芦。”
“小孩子少吃点,小心坏了牙齿。”
李璇小嘴一撅,低下头摆弄着手中的宝钞,看起来有些委屈。
陆云逸连忙说道:
“吃,使劲吃吃完了要多刷牙。”
李璇这才转悲为喜,蹦蹦跳跳地来到陆云逸身前,
伸出小手轻轻抓了抓他的手指:
“我知道了,多谢伯伯。”
陆云逸笑得格外灿烂,心都快化了.
李景隆与袁锦妍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凝重,
他们显然都明白陆云逸为何会对孩子如此热情。
李景隆挥了挥手:
“行了行了,夫人啊,为夫不在京城,
要是有什么难事,就去找云逸,他会帮忙的。”
袁锦妍轻轻点了点头:
“妾身知道了。”
“行了,带李璇去后面吧,今天的课业还没完成呢。”
李景隆此刻他气势不凡,颇有一家之主的威严。
待二人离开后,李景隆才恢复常态,叹了口气:
“云逸啊,锦妍毕竟是个妇道人家,
要是京中出了什么乱子,你可要多帮衬着点。”
陆云逸表情凝重:
“我知道了,此去一路顺风,只要稳扎稳打,定然能做出成绩。”
李景隆拱了拱手,表情严肃:
“借你吉言!”
临近午时,京城四方城门缓缓打开,浩浩荡荡的队伍缓缓驶出京城。
一个个身披亮甲的勋贵骑着战马,气势非凡。
京中百姓纷纷聚集在四方城门,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在京城生活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