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7章 今人不见古时月

      第527章 今人不见古时月
    “关中地贫,应往北平。”
    朱棣听闻此言,手中茶杯险些脱手滑落,脸上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他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陆云逸。
    在当今大明,迁都是一个极为敏感且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触碰的话。
    尽管宫中有意迁都关中,并且在一些场合或多或少地给出了些许暗示,
    但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皇亲勋贵们,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无视。
    而仅有的一小部分支持者,也都倾向于迁都关中。
    只因关中作为十三朝古都,长久以来都是政治中心,地位尊崇。
    而且,关中山河环绕,地势险要,
    在军事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占据关中,便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有效地掌控中原地区和整个西北。
    但应天地处大明南方,商贸繁荣昌盛。
    相较于北方严寒,这里气候温润,风调雨顺,宜人宜居。
    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勋贵,都不愿意前往北方。
    然而此刻,眼前的陆云逸不仅支持迁都,还要迁都北平,
    这实在大大出乎朱棣意料!
    朱棣满心诧异,不禁问道:
    “陆将军,你当真如此认为?”
    陆云逸神色凝重,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甘薯未被发现之前,对于迁都关中一事,下官也曾心存疑虑。
    毕竟关中土地贫瘠,朝廷若迁至那里,
    需依赖四方物资供养,仅仅是运输中的损耗,便难以估量。”
    “哦?那如今呢?
    甘薯已经出现,关中即便土地贫瘠,
    也应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为何这反而让陆将军改变了主意?”
    燕王朱棣饶有兴致地紧盯着陆云逸,满是好奇。
    陆云逸稍作停顿,沉声说道:
    “北平地处边陲,在军事防御方面不比关中差。
    但与关中相比,无论是人口繁华,还是经济底蕴,都要远远胜之!
    况且北平距离北元残余势力较近。”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肯定,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
    他就藩这几年没干别的,一直在与北元的旧有势力你争我抢
    陆云逸眼神陡然一凝,语气坚定地说道,
    “正因为如今有了足够的粮食,天下万民皆能吃饱。
    此时,朝廷更应采取激进策略,主动对抗北元残余势力。
    不仅要肃清大明境内隐患,还要将目光投向大明之外!
    而定都关中,只是在清除北元残余势力、保住北方局势的一种妥协之举,绝非最佳选择!”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与陆云逸志同道合的赞许之光。
    “说得好!本王亦是这般想!”
    朱棣知道,必须趁着大明立国之威尚存,一举扫清北元残余势力,
    如此方能确保大明长治久安!
    定都应天,一旦国力衰弱,必将陷入南北割裂的困境!
    “殿下您长期镇守北平,对北平优势了如指掌。
    北平扼守北方要冲,交通极为便利,定都北平不仅能够更好掌控北方军事,
    还可借此加强与辽东地区以及蒙古各部的联系。
    通过发展贸易,化敌为友,从而稳固大明北方统治。”
    “至于经济方面,故元曾定都北平,彼时商贸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河运疏通与完善,南北方物资交流日益频繁,
    北平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商贸聚集之地。
    而且,迁都北平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不出数年,北方必将彻底回归我汉人掌控,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外边光里面糙。”
    朱棣静静听着,神色逐渐从震惊转为思索。
    然而,迁都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中涉及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如今能将此事摆上台面讨论,都已经是难之又难。
    朱棣深吸一口气,面露感慨:
    “早就听都督府诸多官员提及,陆将军有总揽大局之能。
    今日看来,所言非虚,本王记下了。”
    陆云逸谦逊地拱了拱手:
    “此乃下官一家之言,难登大雅之堂。
    时局变幻莫测,说不定日后还会有所变更。”
    又经过一番寒暄客套,陆云逸终于得以告辞燕王,转身离开了都督府。
    一出衙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瞬间将陆云逸心中残留的些许冷意驱散。
    今日燕王向他表达了极大的善意,陆云逸坦然接受。
    如今的他已今非昔比,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像以往那般畏首畏尾。
    但陆云逸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眼前的燕王此时尚未有那些雄心壮志,
    或许他所能想到的极限,便是成为一位恪尽职守、守护边疆的王爷。
    然而,改变一个人的最大因素往往是环境。
    如今局势平稳,朱棣有这般想法,也属情理之中。
    陆云逸一边思忖,一边抬头望向天空。
    此时正值正午,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
    将整个皇城的琉璃瓦映照得五彩斑斓,熠熠生辉。
    他走在其中,只觉光芒耀眼,不得不眯起双眼。
    出宫后,陆云逸径直前往曹国公府。
    一番打听后,得知曹国公李景隆正在工坊,他便加快脚步赶去。
    终于,在归春街生产三轮车与自行车的兵器工坊,
    陆云逸见到了曹国公李景隆。
    此刻的李景隆,正坐在一条生产三轮车的流水线上末端,
    兴致盎然地拿着器具,不停地敲击着车轮以及三轮车的主体结构,
    看样子像是在履行质检员的职责。
    陆云逸大为震惊。
    李景隆看到陆云逸到来,惊喜万分,连忙站起身,兴奋地喊道:
    “云逸,你怎么来了?
    快来看.这三轮车的生产速度快得惊人,一天就能产出上百辆!
    再过些时日,等数量积攒得多一些,就可以投放到京营试用了。”
    李景隆手舞足蹈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兴奋。
    他最近发现,流水线的出现远比三轮车本身意义更为重大。
    让他家中许多工坊得以起死回生。
    原来,以往那些说工坊不挣钱的诸多话语,都是在骗他。
    李景隆身旁,兵器工坊的主事黎文昊静静地站着,脸上满是恭敬。
    他朝着陆云逸躬身一拜,说道:
    “拜见部堂大人。”
    陆云逸笑着点了点头:
    “前些日子的赏钱,你们收到了吗?”
    “回禀部堂大人,已经收到了!
    弟兄们都十分兴奋,干劲十足!”
    “那就好,你们都是对朝廷有功之人,好好干下去,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陆云逸又勉励了几句,随后看向李景隆,微微凑近:
    “曹国公,借一步说话。”
    李景隆眼中闪过疑惑,
    但他没有丝毫迟疑,跟着陆云逸来到了工坊的一间衙房内。
    衙房内只有他们二人,二人在八仙桌前相对而坐。
    陆云逸拿起茶杯,先为李景隆倒了一杯茶,随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但他并没有喝。“云逸,发生什么事了?”李景隆率先开口问道。
    陆云逸坐在那里,面露纠结。
    思索良久,他才将新马商行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听完这些,原本和颜悦色的李景隆脸色瞬间变得难看,眉头紧紧皱起。
    最后,他猛地抬起手掌,重重地拍在八仙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的脸上露出几分狰狞之色,怒声骂道:
    “妈的!竟然还有这等事!
    吃里爬外的狗东西,居然敢瞒着老子!”
    见李景隆如此反应,陆云逸心中大石头终于落地。
    虽然他原本就知道,以李景隆如今的胆量,
    还不敢公然与朝廷作对,但凡事总有例外。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新马商行位于市大街,径直往南走便是聚宝门。
    这里地处交通要道,几乎江南地区进城的马车以及货物都会途经此处。
    此时正值下午,热闹非凡,往来人群络绎不绝。
    车马在街道上穿梭不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牲畜特有的异味,
    在烈日的炙烤下,这股味道愈发浓烈。
    尤其是在新马商行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和板车。
    无所事事的车夫们聚在一起闲聊,
    还有一些商贾正忙着与商行的伙计讨价还价。
    李景隆的到来,让门口守卫大惊失色,连忙迎了上去,
    将李景隆等人请进了新马商行。
    进入商行内部,看到这里的陈设与布置,
    陆云逸不禁感慨,车马行果然是个暴利行当!
    这里的每一件装饰、每一件用具,都彰显着商行雄厚财力。
    原本,李景隆对于这些装饰颇为得意。
    但今日得知有人竟敢蒙骗自己,
    他顿时觉得这些装饰变得碍眼起来,心想自己的诸多银钱竟被这般骗走。
    在后堂,李永祥正惬意地半躺在软榻上,身旁小厮轻轻地扇着扇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点心和香茗。
    他微微眯着眼睛,一脸享受地听着小曲儿。
    突然,“嘭”的一声巨响,房门被猛地推开,
    李景隆带着一身肃杀之气大步走进来。
    李永祥看清来人,吓得浑身一颤,
    手中茶盏差点掉落,整个人瞬间惊醒。
    “国国公爷,您怎么来了!”
    李永祥声音颤抖,脸上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一边说着,一边慌乱地整理着衣衫,
    随后诚惶诚恐地上前,深深地弯下腰,尽显恭敬。
    李景隆黑着脸,一步一步缓缓逼近李永祥。
    每走一步,李永祥就不自觉地往后退一步。
    “李永祥,你好大的胆子呀!”李景隆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
    说罢,他猛地用力踹出一脚,
    李永祥顿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倒飞出去,重重地撞在一旁的红木立柜上。
    他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随后顾不得疼痛,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国公爷恕罪!小人不知国公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若有怠慢之处,还望国公爷责罚!”
    李景隆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双手叉腰,在屋内来回踱步,怒声说道:
    “责罚?你背着我干的那些勾当,
    以为能瞒天过海?你以为你能骗得过谁?”
    李永祥一愣,随后猛地抬起头来,声音颤抖且带着哭腔说道:
    “国公爷,小人.小人一时糊涂,鬼迷心窍,这才拿了些许钱财.
    求国公爷饶小人一命,
    小人以后一定痛改前非,肝脑涂地!”
    此话一出,陆云逸都不禁愣住了。
    李景隆更是不可思议地盯着李永祥,又一脚踹了过去,骂道:
    “妈的,你还敢贪钱?”
    “啊?”
    李永祥吃痛,再次摔倒在地。
    这时,他才反应过来,有些愕然地看着李景隆:
    “国公爷,小人做错了何事?
    还请国公爷明示,小人立刻改正!”
    李景隆坐了下来,喘着粗气,喝道:
    “谁让你去串联那些商贾的?还打着本公的名头对抗朝廷,你哪来的这么大胆子!”
    李永祥一听,猛地一愣,脸上露出委屈。
    他哆哆嗦嗦地爬到李景隆脚边,说道:
    “国公爷,您误会小人了!
    小人这么做,可全是为了咱们商行啊!
    朝廷大力生产三轮车,以后满大街都是那玩意儿,
    到时候谁还来租咱们的马车?
    咱们若不早点抢占先机,先下手为强,以后哪还有咱们的活路啊!
    而且,小人是见您整日在三轮车的工坊忙碌,
    这才自作主张,想要给您一个惊喜。”
    李景隆听他这么一说,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
    但依旧满脸怒容:
    “你糊弄谁呢?说!是谁指使你干这件事的!”
    “国公爷,小人.小人真的别无二心啊.只是为了保住商行生意。”
    “妈的,还敢狡辩!
    来人,严刑拷打,不问出个所以然来,决不罢休!”
    几个护卫立刻冲进后堂,将李永祥从地上揪起,拖到后堂一处角落。
    那里早已准备好了各种刑具,
    这一幕让陆云逸心中一惊,竟如此轻车熟路。
    “国公爷饶命啊!”
    李永祥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然而李景隆却不为所动,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随着第一鞭抽在李永祥的背上,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原本在一旁忙碌做生意的伙计们和其他掌柜们,
    此刻都吓得瑟瑟发抖,纷纷挤在角落,大气都不敢出。
    “说!是谁在背后指使?”
    一个护卫大声喝问道,手中的皮鞭高高扬起,又重重落下。
    李永祥的后背瞬间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
    “小人真的没有啊!全是小人自己的主意”
    李景隆坐在一旁太师椅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继续打,打到他说为止!”
    随着鞭笞声不断响起,李永祥的意识逐渐模糊,
    他的身体软绵绵地垂着,只有急促的呼吸声表明他还活着。
    这时,一个年轻的掌柜壮着胆子上前一步:
    “国公爷,小的斗胆说一句,
    李掌柜平日虽有些贪财,但对商行还是尽心尽力的,
    或许真如他所说,只是为了商行生意才出此下策.”
    李景隆猛地一拍桌子,怒目而视,
    “你在教本公做事吗?明日就离开商行,自寻出路!
    本公的脸面,都让你们丢尽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直到李永祥没了声息,拷打仍未停止。
    后堂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李景隆站起身来,看着周围噤若寒蝉的众人,声音冷冽:
    “今日之事,就是给你们所有人一个警告!
    谁要是再敢打着本公的名号,做任何违背朝廷的事,
    他就是你们的下场!”
    众人纷纷点头,大气都不敢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