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55章 当年事

      第455章 当年事
    “陛下到!”
    “臣等恭迎陛下!”
    赵兴在百官恭迎声中从后殿走出,来到御台之上。
    “平身!”
    赵兴看抬手说道。
    “谢陛下!”
    赵兴落座,文武百官起身。
    谏院的官员被宫门口的事弄的一肚子怒火,正准备出列进言,可是有人比他们还快。
    曾庆轩快速出列道:“陛下,臣要弹劾参知政事杨胜奎,此人昨日密谋逼宫,臣怀疑之前宫门口搜出凶器的官员,皆是其安排的。”
    “曾庆轩你血口喷人!”
    杨胜奎本来等着看戏,没想到曾庆轩竟然会出来高发他。
    “我有没有血口喷人,陛下自有分辨。陛下还未开口,杨相公就急着反驳,岂不有些做贼心虚?”
    “你…”
    “肃静!”
    赵兴冷脸道:“朝堂之上,大声吵闹,成何体统?”
    “陛下息怒!”两人连忙躬身道。
    赵兴看向曾庆轩说道:“你说杨副相密谋逼宫,可有证据?”
    “回陛下,臣这么说自然有证据!”
    曾庆轩躬身道:“昨日杨相公也邀请了臣,臣本想入宫告发,又怕杨相公派人监视臣,杀人灭口。臣只能等到今日早朝告发。”
    “口说无凭,朕要实证。”赵兴淡淡道。
    “陛下,杨相公不仅邀请了臣,还有朝中许多官员,这其中就包括了…”
    曾庆轩念出了一大堆的名字。
    等曾庆轩念完,当即就有几个被他念到名字的人脸色苍白出列认罪。
    杨胜奎在这些人出来指认他的时候,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他知道自己完了。
    昨天他确实邀请过这些人去他家里,这件事一查便知。
    此时这么多人指正他,哪怕剩下的人为他辩解也没用。
    “杨爱卿可有话说?”赵兴看向瘫软在地的杨胜奎淡淡道。
    “臣无话可说!”杨胜奎苦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放心,此事朕也不会只听曾爱卿一面之词,来人,先将杨爱卿等人拿下,等调查后再说。”赵兴淡淡道。
    “是!”
    殿外走进一队禁军,把杨胜奎和之前曾庆轩点出来的官员全部带了下去。
    如此一来,朝中官员居然少了三分之一。
    本身赵兴之前就下令抓了三十多人,今日在宫门口又抓了好几个。
    虽然一些致仕的老臣都到了,也只有十几人罢了。
    现在一下子又抓走这么多,可不是少了三分之一么。
    一时间朝堂之上甚是安静,那些谏院的官员也熄火了。
    并不是他们怕了,而是杨胜奎虽然没有认罪,却也没有激烈喊冤。
    如今事态不明,让他们说什么?
    其余人一部分是被吓到了,另一部分则是因为那些死谏的官员都被抓了。
    曾庆轩的组合拳,就等于是把戏台子拆了,让他们还如何唱戏?
    赵兴深深的看了曾庆轩一眼,此人倒是狠,不管是诬陷那些要死谏的官员,还是对他自己都狠。
    曾庆轩说他昨日没敢入宫告发,但是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自然看的出这一切和曾庆轩脱不了关系。
    以后朝中官员大多数都会对曾庆轩敬而远之,毕竟谁也不敢相信一个背后捅刀子的人。
    曾庆轩这么做看似得罪了很多人,却让赵兴能够放心用他。
    因为朝中太多人想让他死了,他只能依仗赵兴。
    赵兴怀疑,这就是曾庆轩算计的。不管是不是,都已经不重要了。
    “曾爱卿揭发有功,暂代参知政事。”赵兴说道。
    “臣遵旨!”
    曾庆轩闻言很是激动,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升官么。
    虽然只是暂代,但这不是因为杨胜奎的罪名还未坐实么?
    赵兴见没人上奏,直接宣布了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赵兴离开后,大殿内的官员看向曾庆轩的目光有鄙夷,有愤怒。
    有人想要质问曾庆轩,却被身边的人拉住了。
    曾庆轩能告发诬陷杨胜奎,此时要是说什么,谁知道会被曾庆轩如何构陷。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诸位,我就先走了!”
    曾庆轩微微一笑,离开了大殿。
    …………
    “有趣。”
    赵兴看完曾庆轩的资料,微微一笑。
    曾庆轩刚刚四十出头,就已经是礼部侍郎了,即便热衷权势,也没必要如此做。
    毕竟以他的年纪,只要不犯大错,正常熬资历,五十多岁就有机会入相了。
    赵兴让人调来曾庆轩的档案,也没发现任何问题。
    此人反而很是清廉,能够升任礼部侍郎也是靠着功绩,并没有任何异常。
    这样的人,赵兴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便让殷汉章详细调查。
    因为时间原因,并未查到确切消息,不过殷汉章却送来一份关于曾庆轩父亲的消息。
    曾庆轩父亲官职不低,在世时曾在西北任知州。
    宋夏之战的时候,所在州城被西夏攻破,逃走后被贬,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被贬并非流放,子孙不会被禁止参加科举,曾庆轩能够入朝为官倒也正常。
    “陛下,曾侍郎到了。”一个内侍禀报道。
    “让他进来。”赵兴说道。
    不一会,曾庆轩走了进来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免礼。”
    赵兴摆了摆手道:“你看看这个。”
    赵兴把曾庆轩父亲的档案给三水,三水送到了曾庆轩手里。
    曾庆轩看到上面的内容,面色并没有变化。
    “说说吧。”赵兴淡淡道。
    曾庆轩自然明白赵兴让他说什么,沉默了一会说道:“陛下可知当初宋夏之战,大宋为何会败?”
    “朕记得是因为西夏有人诈降,骗取了大宋的情报,知道了大宋的行军路线和时间,遭遇埋伏,导致了大败。”赵兴说道。
    “这只是表面上,真正的原因完全是因为韩大相公。”曾庆轩咬牙道。
    “哦?”
    赵兴眉头微皱,古代史书记载都喜欢用春秋笔法,对于胜利记的比较详细,而败仗则记的很模糊。
    一般只有大概经过,并不会记录详细内情。
    因此赵兴对于当年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
    “当年西夏自立,准备充分。范大相公主张采取守势,而韩大相公却主张进攻。开始太上皇采纳了范大相公的建议,后来却被韩大相公劝说,发动了进攻。”
    曾庆轩恨声道:“前线溃败,抽调后方守城兵马救援,却遭遇了西夏埋伏。臣父当时担任灵州知州,城内空虚,守城兵马不足千人,面对西夏数万兵马。
    灵州城并非坚城,根本守不住,这才弃城而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