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86章 别做梦了

      第886章 别做梦了
    虽然乔治不想和德国人打消耗战,但对于俄罗斯来说,消耗战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
    即便是550万头猪,俄军去抓也要费好几个月。
    德军的闪电战是俄罗斯手把手教出来的,先打啥后打啥,怎么打,双方都心知肚明。
    对于德军的战车发动机,乔治并没有放在心上。
    德军的战车发动机再先进,产量跟不上,也迟早会被俄罗斯的战车海淹没,即便在局部战场有优势,并不能改变战争的整体形态。
    和装甲战车相比,德军的火箭更出乎乔治的意料。
    这其实也不奇怪。
    在美国通过回形针行动,将1600多名德国科学家带回美国之前,德国的科技实力非常雄厚,可以说在全世界仅次于俄罗斯。
    俄罗斯在火箭方面之所以表现的不如德国,是因为俄罗斯除了火箭之外,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比如汽车,比如家用电器等等。
    小胡子将火箭作为击败俄罗斯的秘密武器,投入了很多资源开发,比俄罗斯的进展快,乔治也可以接受。
    和德国相比,俄罗斯火箭的性能虽然稍微落后,优点依然是量大管饱。
    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星期内,德国频繁使用火箭,对俄罗斯境内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打击,一度让乔治也为之头疼。
    到第二个星期,德军每天发射的火箭,已经从第一个星期的每天超过300枚,下降到不足200枚。
    俄罗斯却从每天的不足200枚,增长到每天250枚。
    和德国重点打击俄罗斯的军事目标不同。
    俄罗斯的打击对象不仅限于德国的军事设施,德国的工厂、医院、火车站、机场、甚至铁路和公路等重点交通设施,都被俄军列入打击范围。
    在和德国拼消耗的同时,乔治向欧洲企业,重点是法国企业发出警告。
    法国虽然被德国速通,单纯从工业能力上,法国在目前的德国体系内,实力仅次于德国。
    法国投降后,以雷诺工厂为代表的大量法国企业被德军征用,为德军生产武器装备。
    乔治提醒雷诺,为虎作伥必遭反噬。
    即便不遭到德国的反噬,也必定逃不过战后俄罗斯的清算。
    乔治同时提醒被德国征服的仆从国,俄罗斯人的字典里没有宽恕,只有血债血偿。
    “你这样难道不担心会适得其反?”
    瓦西里提醒乔治,措辞应该恰当。
    即便俄罗斯战后要清算,也不能如此肆无忌惮公之于众。
    那既然乔治都这样说了,搞不好会将贝当这样的中间派彻底推向德国。
    跟乔治相比,法国人才是真的肆无忌惮。
    法国投降后,贝当在小城维希成立新政府,是为维希法国。
    戴高乐跑到北非后,继续高举法兰西大旗和德国对抗,是为自由法国。
    维希法国的法庭以“叛国”为名,对戴高乐进行缺席审判,判处戴高乐死刑。
    贝当随后以法国总统的名义为戴高乐出具特赦令,赦免了戴高乐的死刑。
    和维希政府一样,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同样以“叛国”为由,对贝当进行缺席审判,判处贝当死刑。
    随后,戴高乐也以自由法国总统的名义,赦免了贝当的死刑。
    看看人家是怎么玩的。
    根本连演都懒得演。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旧有的秩序已经彻底崩塌,和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样,待战争结束后,肯定还会建立新秩序。
    乔治希望这一次,联国总部是在君士坦丁堡。
    而不是在远离欧亚大陆的纽约。
    小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在世界大战爆发后,表现的比上一次更分裂。
    39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貌似很正义是不是?
    但是先别急。
    德波战争爆发之后,小罗斯福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
    随后在9月21日美国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小罗斯福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灾难,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
    经过国会的激烈辩论,美国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即现金购买,运输自理。
    严守中立法案,就不能向交战国出售任何物资。
    出台修正案之后,美国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大发战争财。
    为了让美国的行为更正义,在法国投降后,美国为了让欧洲打下去,开始向英国提供贷款,供英国在美国采购武器装备。
    去年9月,伦敦大空战进入关键时刻,美国与英国签署协定,美国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
    乔治不管美国人何时下场,也不管美国人以何种方式下场。
    再想和另一个时空那样,和俄罗斯划江而治,基本上不可能了。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俄罗斯和德国激战正酣,日本人居然也来凑热闹。
    日本在脱离了俄罗斯联盟之后,彻底投入英国和美国的怀抱。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按说日本应该加入以英国为首的同盟国。
    日本再次剑走偏锋,不仅没有加入同盟国,反而和德国、意大利联手组成三国轴心。
    7月2号,俄德战争爆发的第11天,日本从远东,向俄罗斯和高丽同时发动进攻。
    当日军驾驶着奇怪的豆丁战车,向俄罗斯阿穆尔军区的阵地发起攻击,俄罗斯守军简直难以置信。
    这是啥玩意儿?
    豆战车是日本的94式超轻型战车。
    94式长3.08米、宽1.62米、高2米,乘员两人,武器只有1挺7.7毫米机枪。
    豆战车的重量仅为3.45吨,装甲厚度4-12毫米。
    在工业实力羸弱的东亚,豆战车尚可一用。
    对上俄罗斯还用豆战车,未免对俄罗斯太不尊重。
    俄罗斯的新型装甲战车都在欧洲。
    阿穆尔军区作为俄罗斯的大后方,部队装备的战车都是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古早型号。
    即便这些“老爷爷”级别的古早型号,重量也超过20吨。
    在加装了外挂装甲之后,豆战车的7.7毫米机枪,打上去就像挠痒痒。
    现在担任阿穆尔军区司令的,是彼得的二子约瑟夫。
    阿穆尔军区早在俄德战争爆发前,将主力调往欧洲,协助俄军加强防守,阿穆尔军区只剩下区区两个师。
    这大概就是日本敢于冒险的原因。
    虽然阿穆尔军区兵力所剩无几,但是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足够将日本阻止在阿穆尔之外。
    日本的豆战车虽然渣,战斗机还是挺不错的。
    和德国一样,日本的资源极其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某一个领域重点发展,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齐头并进。
    日本重点发展海军和空军,海军造了一堆战列舰,浪费了大量资源,留给空军的已经不多,再到陆军就所剩无几,于是就有了豆战车这种奇葩。
    豆战车的装甲,甚至不如俄罗斯的轮式装甲车。
    俄军打豆战车也不需要动用战防炮,口径稍微大一点的重机枪,都可以将豆战车的装甲直接击穿。
    俄军的防御虽然没问题,进攻由于兵力不足,同样力有未逮。
    还好有高丽。
    高丽这些年跟着俄罗斯,好东西虽然轮不到高丽,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装甲战车,高丽军队装备了足足500辆。
    乔治给约瑟夫发电报,命令约瑟夫率领俄高联军,将日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约瑟夫没让乔治失望,乌苏里斯克一战消灭日军2.5万人。
    乌苏里斯克战役——如果从爆发到结束只有48小时也能算战役的话——打破了日军高层的幻想。
    乌苏里斯克战役结束后,日本终于认清事实,主动向俄罗斯求和,希望和俄罗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乔治不搭理日本人。
    俄德战争爆发前,俄罗斯和德国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事实证明,在这个礼乐崩坏的年代,白字黑字的承诺连手纸都不如。
    另一个时空,日本发现打不过俄罗斯,于是掉头南下,将目标对准欧洲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于是就有了偷袭珍珠港,逼美国正式下场。
    乔治不给美国参战的机会,不和日本签订任何形式的条约,调集兵力向日军进攻。
    俄德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开启了新一次动员,计划要动员300万俄军。
    这并非俄罗斯的极限,只是哥萨克的极限。
    也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依然留有余力。
    和俄罗斯相比,德国已经竭尽全力。
    乔治的警告还是很有效的。
    进入7月份,雷诺在法国的工厂突然接连出现问题,要么是机器因工人操作不当罢工,要么是电路短路,整个车间都被烧毁,要么是工人大量跑路,因人手不足不能开工。
    小胡子很生气,要求维希政府努力组织生产,严格保证对前线德军的物资供应。
    贝当很无奈,我法兰西自有国情在此,谁来都没辙。
    法国政府统治下的法国工人都要隔三差五罢工。
    换成德国统治难道就不罢工了?
    别特么做梦了!
    (本章完)